<em id="er6dm"><span id="er6dm"><u id="er6dm"></u></span></em>
      
      <th id="er6dm"><pre id="er6dm"></pre></th>

      <dd id="er6dm"></dd>
      1. <rp id="er6dm"></rp>
      2. <rp id="er6dm"></rp>
      3. <button id="er6dm"><acronym id="er6dm"></acronym></button>
        <tbody id="er6dm"></tbody>
        <em id="er6dm"><acronym id="er6dm"></acronym></em>

        無障礙閱讀| 微信| 微博| 繁體 |登錄|注冊

        糧食增產 農業增綠 農民增收

        湖北日報報道:安陸“田保姆”管出好“豐”景

        2023-04-24 14:59 湖北日報

        碧山白云悠,涢水濤聲起。安陸,沃野千里、物產豐富、人文厚重。

        過去,她是楚文化的發祥地之一,是歷史上鄖國、江夏郡、安陸郡、安州、德安府治所所在地,素有“李白故里”“銀杏之鄉”“漫畫之城”“紅色沃土”“千年古縣”等美譽。

        如今,她還是全國商品糧生產基地、全國農產品加工示范基地,獲得第三批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、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縣市、全國農業社會化服務創新試點單位等殊榮。

        糧食安全,是“國之大者”;綠色是農業的底色,生態是農業的底盤;增加農民收入,是“三農”工作的中心任務。作為農業大縣的安陸,如何“一舉三得”?

        自2017年開始實施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試點項目以來,安陸大力培育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,逐步形成政府引導、市場主導、主體多元、全鏈受益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,著力破解“誰來種地、怎樣種地、怎么種好地”等難題,廣泛帶動小農戶和現代農業有機銜接,促進糧食增產、農業增綠、農民增收。

        春種一粒粟,秋收萬顆子。截至目前,安陸共有138家農民合作社、家庭農場發展社會化服務,培育專業化農服組織8家,水稻、小麥、油菜三大作物“耕、種、防、收”四大環節等累計服務面積187萬畝,惠及小農戶6.82萬戶,服務主體年增收近2000萬元,農戶年增收約2200萬元,化肥、農藥施用量下降4.23%。

        發揮多元主體作用

        社會化服務各美其美

        “有了‘田保姆’,田不荒,人不累?!贝焊麜r節,煙店鎮八里村村支書汪年順“偷”得了閑。

        汪年順今年51歲,是當地有名的種糧大戶。他的“田保姆”,是中化MAP農場。2018年,中化現代農業在村里建MAP農場,他將流轉來的500多畝農田送進中化MAP農場“全托班”,享受良種供應、肥水管理、病蟲防控、技術指導、機械作業、訂單收購、金融授信“七統一”服務。

        得益于農業社會化服務,不少像汪年順這樣的“資深農民”當起了“甩手掌柜”。

        近年來,安陸以建設全國農業社會化服務創新試點縣市為契機,培育和引導農業服務主體以市場為導向,聚焦服務小農戶,探索服務內容、方式和手段創新,推進信息化、智能化與農業社會化服務同步發展,多種服務模式各美其美,滿足農戶多樣化需求,為穩定糧食播種面積、促進糧食增產增效保駕護航。

        中化模式。中化MAP安陸中心采取“中心+農服組織+村級組織+農戶”模式,提供種子、化肥、農藥及農機、技術和金融服務,按市場價回收糧食;農服組織負責耕、種、防、收全程社會化服務;村級組織負責流轉土地和其他協調工作,每畝保底收入300元。企業、農服組織、村級組織、農戶四方受益,得到了農業農村部、省農業農村廳的肯定。

        聯合發展模式。接官、洑水兩鄉鎮4家合作社聯合成立涢之香種植合作社聯合社,整村推進香稻種植,為農戶提供全程社會化服務。此外,安陸“飛防聯盟”協會,通過平臺共建、信息共享、風險共擔機制,去年服務面積達25萬畝。

        晨風模式。安陸市晨風農機專業合作社網絡103名農機大戶,建立信息共享平臺,形成菜單型、保姆型、流轉型三種服務模式。菜單型,即將機耕、機插、機防、機收等作業服務明碼標價,由農戶點單;保姆型,即把農業全程社會化服務統一打包,農戶自愿托管;流轉型,即由合作社與農戶簽訂土地流轉合同,發展適度規模經營。

        “合作社+農戶”模式。安陸市稻田香種植專業合作社從工廠化育秧做起,年育秧40萬盤以上。在此基礎上,合作社與農戶簽訂合同,在保證最低產量的前提下,由合作社提供種子、肥料及全程化服務,按市場價回收糧食。

        此外,該市還探索出“公司+合作社+農戶”“村級組織+合作社+農戶”等服務模式,因地制宜服務糧農。

        人才和資金短缺,是制約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發展的瓶頸。為此,安陸市農業農村局聯合市農民合作社聯合會強化人才培育,引導6名??埔陨蠈W歷的返鄉青年領辦合作社,培訓農民專業技術人員45人、無人機操作人員21人、插秧機及聯合收割機操作人員31人;2017年以來,該市連續5年實施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項目,共下達資金2150萬元,惠及43個服務主體;引導農業銀行和農商行為村集體授信,提供6億元信用貸款服務;所有參與項目的村,均為種植田塊投保農業種植全成本保險。

        科技賦能智慧農業

        種田高效又體面

        3月7日,孛畈鎮孛畈社區油菜地上方,盤旋著滿載藥劑的無人機,向下均勻地噴灑著白色水霧,不到3分鐘便輕松完成一畝油菜田的噴灑任務。

        “無人機打藥,效率是人工的30倍,噴灑更均勻,作業效果好,減少藥液對人體的傷害?!狈N糧大戶朱長華說,2019年開始請飛防服務組織來作業,省時省力省錢。

        開春以來,安陸市飛防協會組織了60架植保無人機對全市22萬畝小麥、12萬畝油菜開展春季飛防作業?!袄硐霠顟B下,人工打藥只有70%的覆蓋率,而無人機打藥的覆蓋率可達98%,效果大幅提升?!眳f會會長王飛介紹,該協會由6家植保合作社、40多名技術人員組成,提供統防統治、飛防培訓、農資供應等農業社會化服務。飛防作業范圍由周邊縣市延伸到新疆等地區,2022年服務面積達25萬畝,同比增長30%。

        北斗導航,也廣泛應用于農業生產。安陸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農機化技術推廣股負責人介紹,北斗導航自動駕駛系統,好比給農機裝上“眼睛”,可以提高耕作效率、減輕勞動強度,促進農技與農藝深度融合,應用于油菜輪作、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、秸稈綜合利用和糧食烘干監測。目前,全市已推廣安裝農機北斗監測終端452臺,烘干機監測終端31臺,精準化自動駕駛8套。

        以新科技提升現代農業“成色”,安陸致力于打造“數字+智慧農業”新業態。構建“測土與全自動配肥施肥”“智能配藥”“水量自動灌排”等智慧農業服務體系,建成2000畝智慧農業示范基地;中化農業推廣MAP智農APP,讓農戶輕點手機就能點服務、學技術,上線服務土地面積約12萬畝;禾豐公司投資100萬元開發“智慧農場”服務平臺,安裝智慧農場數據采集監測設備,建成5000畝優質水稻“智慧農場”,實現“遠程種田”。

        撂荒地上種香稻

        “孝感香米”香飄全國

        香稻產業是安陸重點發展的主導產業。去年,安陸出臺《2022年安陸市香稻草繩產業試點工作實施方案》,對流轉耕地種植優質香稻面積100畝以上、帶動農戶發展草繩產業,達到獎補標準的村(社區)給予3萬元資金獎勵。

        接官鄉挑選8個村“打樣”,整治流轉800余畝撂荒地發展香稻產業。與中化農業合作,創新“村集體+公司+合作社+農戶”利益鏈接機制,由中化MAP提供種苗、技術和收購,引進農業合作社加強田間管理,確保項目收益。

        荒地“活”起來,村民忙起來。種糧好手李年保搖身一變成為田間管理“工人”,負責香稻田鋤草和灌水工作,每年每畝350元流轉費以及兩個種植季的勞務費,一年可增收1萬多元。

        得益于專業的農業社會化服務,全市優質香稻種植面積持續擴大。2022年,高端一級優質香稻達2.5萬畝,二級優質香稻達20萬畝,三級優質香稻28萬畝,而2021年,這三個數據分別為1.5萬畝、15.5萬畝和33萬畝。

        香稻品質提升,品牌效益凸顯。安陸以區域公共品牌“孝感香米”為依托,打造“德安府”香米品牌,注冊商標“德安府”連續多屆被評為湖北省著名商標,“德安府”香米先后獲“湖北名優大米十大品牌”“荊楚好糧油”“中國好糧油”產品等稱號;“花之蕊”牌稻香米榮獲“荊楚好糧油”“湖北十大好吃大米產品”等稱號。截至目前,全市“兩品一標”農產品總數達到20個。

        生態理念深入田間

        農業發展底色更綠

        農作物秸稈處置,一直是糧農的頭痛事,露天焚燒違法,留在田里又影響下季農作物種植。

        安陸大力發展草繩(香稻)產業,推出以“村集體經濟合作社+農業社會化服務市場主體+農戶”的秸稈綜合利用模式,用稻草加工草繩,變“草”為寶,打造綠色循環經濟,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。

        在安陸市政策支持下,雷公鎮政府組織正強工藝品有限責任公司與150戶農戶簽訂協議,免費提供編織機、技術指導,帶動農民編制草繩,并回購草繩產品,農戶人均年增收2000元,村集體經濟年收入超5萬元。

        通過“種香稻、編草繩、增收入、促振興”產業發展模式,去年,安陸回收利用秸稈近3000噸,全市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2%以上,有效解決了秸稈露天焚燒等問題。

        近年來,安陸還大力推廣綠色防控和統防統治技術,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。李店鎮大趙村,千畝稻田集成應用水稻機插秧同步側深施肥、測土配方施肥、病蟲害綠色防控等技術。施肥用量上,經過示范試驗對比,每畝水稻施用氮磷鉀配比24∶8∶10緩釋控肥料40公斤,比常規施肥用量減少25%,稻谷產量每畝增產80公斤。目前,該市實行減肥增效的農田面積累計達100多萬畝,化肥用量實現連續6年負增長,其中2021年化肥使用量較2015年減少3588噸。

        通過標桿引領、示范帶動,安陸農業發展“綠色引擎”進一步激活,一大批綠色生產技術、先進農業科技和裝備得到集成推廣應用,健全了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,推動了農業發展方式轉變。目前,該市已有認證產品25個,其中綠色食品17個、有機食品5個、農產品地理標志3個。去年,安陸上榜農業農村部第三批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創建名單。

        鏈起小農戶接軌大農業

        17萬農民趁閑創收50億

        4月11日,安陸市旺鑫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水稻育秧生產線“火力全開”,日產秸稈秧盤1.8萬片。該公司負責人劉曉虹介紹,今春計劃育秧20萬盤,滿足1萬畝中稻插秧需求。

        該公司因地制宜將農業生產分解為育秧、機插、機耕、機防、機收等多個“菜譜”,農戶“點單”購買服務。煙店鎮八里村村民胡友才購買全流程托管服務,耕、種、收、賣都不用操心,“刨去850元服務費,每畝純利潤近600元?!?/p>

        領著農民干,帶著農民賺。安陸市旺鑫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共有150多臺農機設備,雇傭本地農機手操作。種植大戶劉兵白天給公司打工,晚上種自己田地,年收入10多萬元。此外,該公司購買37臺手扶式插秧機,免費提供給種植大戶,幫助偏遠地區小農戶機械化插秧,公司從秧盤中抽成獲利。

        為引導小農戶接軌大農業,中化農業公司創新整村托管服務模式。去年,中化安陸中心與47個村集體簽訂5300畝“全托協議”,每畝保底收入不低于1500元,糧食按市場價回收,解決小農戶種不了、種不好、賣糧難問題。接官鄉會砦村去年流轉100余畝土地托管給中化安陸中心,村集體增收近2萬元,嘗到甜頭后,今年又與該中心簽訂了300余畝“全托協議”。

        安陸市因地制宜創新面向小農戶的服務模式和組織形式。2017年,安陸市農民合作社聯合會成立,組織開展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,累計吸收會員合作社146家,入社社員12296人,帶動農戶21105戶;農民合作社聯合會發起成立農業社會化服務聯盟,以鄉鎮農技部門為依托成立服務中心,每村確定一名農服專員,成員遍及60多家農業龍頭企業、1000多家農民合作社和400多家家庭農場。

        密集而高效的服務網絡,不僅帶動農戶年增收2000多萬元,還將農民從繁重的農業生產中解放出來,通過創業、務工增加收入。去年,全市創業新農人、外出務工農民達17萬人,年人均增收3萬余元。

        策劃:安陸市委宣傳部 安陸市農業農村局


        附件:

       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

         已閱 0 打印  關閉 
        午夜激情小视频在线观看
        <em id="er6dm"><span id="er6dm"><u id="er6dm"></u></span></em>
          
          <th id="er6dm"><pre id="er6dm"></pre></th>

          <dd id="er6dm"></dd>
          1. <rp id="er6dm"></rp>
          2. <rp id="er6dm"></rp>
          3. <button id="er6dm"><acronym id="er6dm"></acronym></button>
            <tbody id="er6dm"></tbody>
            <em id="er6dm"><acronym id="er6dm"></acronym></em>